我常愛跟小嵐說,「我們中了咖啡達人的毒。」,在我正在用小刷子細心清理磨豆機裡面的磨刀時。尤其是像「義大利咖啡實驗室」,及「精品咖啡」等書的作者,他們的毒尤其毒。讓我很怕殘留在磨豆機刀鋒上,或磨豆槽裡的殘粉,會隔夜後變得不新鮮,影響第二天咖啡的風味。或是我們換豆,換研磨刻度時,會被前一次的殘粉影響到口感,而嚐不到真實的味道。所以,每次煮好咖啡,在餐桌上一邊享用成果時,就一邊把磨豆機拿來清一清(這時,就很感謝買的磨豆機是卡布蘭莎的,夠輕巧,可以隨時拿來拿去)。昨天,我甚至手癢,把上下刀座都用螺絲起子拆下,把刀座底部的殘粉都清得一乾二淨,就跟新的一樣。我洋洋得意地向小嵐展示成果邀功,小嵐告誡我:「小心刀座鎖不對位子,粗細度跑掉了!」我說,「跑掉了沒關係,就是刻度二變成刻度一,我們自己shift一下就好了。怕只怕是往另一個方向跑掉,上下刀座卡在一起,鋸齒全磨壞了。哈哈。」

這些咖啡達人最大的毒還不在這裡,而在於:他們「極度」講求咖啡豆的新鮮度。請注意,我用的是「極度」這兩個字。最誇張的說法,大概就是要烘豆滿八小時後,風味最佳,廿四小時就不新鮮了。所以,這些達人們,幾乎都是自己在家烘豆,所以他們隨時都有新鮮豆可以煮咖啡,每個人也有一大堆烘豆的經驗談可以分享。聽到這樣的說法,像我們這類去咖啡豆專賣店買別人烘好的豆子,一次要買個半磅一磅的人,就只能喝一天的新鮮咖啡(如果你運氣好,買到當天烘的豆子),接下來的十五天就只能喝「香氣消散」的咖啡了。至於那些到連鎖咖啡店喝咖啡的人,用的豆子可是已烘好半年以上,密封包裝,坐兩個月船到台灣的「死豆」了吧。多少受著這種說法的影響,小嵐和我也一直在策劃自己在家烘豆的大計。不過,之前連放了兩個月的藍山咖啡豆都喝得爽歪歪的我們倆,其實對所謂不新鮮豆,也只有「crema是金黃色,不是深褚色」這樣的認知吧。

比較實際一點,在還沒開始自己烘豆,每天又只能消化兩杯咖啡的我們,跟咖啡專門店買烘好的豆子,還是唯一的選擇。如此一來,咖啡豆在香味不斷消散下,到底能放幾天,風味還不至於太糟糕,及有什麼保存方法,可以讓它延長久一點,才是現階段對我們比較有意義的命題。

基於這樣的認知,上回我們去買咖啡豆時,就刻意買剛烘好的豆子。回來第二天就立刻開煮。鮮艷濃厚的crema固不用說,豐富的口味,也是讓人神怡。連著幾天,似乎味道都還不錯。只是每次開封,聞到咖啡豆袋子洩出的香味,是有一天一天地淡了。但卻也沒一個可以量化的數據,回答我們到底豆子放了幾天後,就不夠新鮮了?

這兩天,這個答案似乎自己就跳出來了。兩個禮拜前,我們買了葉門瑪塔莉,每天煮,品嚐時,我最熟悉,又能描述的味道,是喝過後,留在口腔濃濃的「烤蕃薯」味。而前天煮的時候,就突然沒了這個味道,我還告訴自己,一定是壓得不夠緊實,或研磨刻度太粗,才萃取不出它的味道。今天,用了正確的研磨粗細,也努力地暴力填壓,也煮出了濃厚的crema,但這期待的「烤蕃薯」味卻還是出不來。我和小嵐只好下了個結論:這股「烤蕃薯」味是豆子新鮮時才有的,當它不新鮮,氣味跑掉了,就再也回不來了。換句話說,若我們喝不新鮮的豆子煮出的咖啡,可能產區不同,烘焙程度不同的差異,就會變小,也感受不到那高級咖啡口味的豐富和變化了!我們查了一下這葉門瑪塔莉是何時烘焙的,推算一下,它的「烤蕃薯」味跑掉,正好是第十天後。以我們能認知的感官來判定,十天後的豆子就不夠新鮮了。和書上提的兩週也相去不遠啦。瑪塔莉是中焙豆,若深焙豆,會壞得更快吧?!

圖:今天拉花失敗的愛心。

IMG_0228.JPG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