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意利咖啡豆的罐子  

illy意利咖啡,發明了現代意式濃縮咖啡機的雛型,也用它單一口味的調和意式咖啡,賣進世界各國,頗有好評。(糟糕,被它名字影響,無法一致地用義大利的「義」字,卻變成了「意」字。)

但它真正讓人想擁有的,卻是那如夢幻般不切實際的Francis Francis咖啡機。意利的咖啡機有只能煮它的膠囊咖啡的款式,和除了膠囊咖啡,也能自己磨粉煮意式咖啡的款式。它既復古,又帶未來感的造型,稱為「Retro Future 復古未來風」,活像是該存在於「雷鳥神機隊」電視裡的咖啡機。哈哈!

圖:illy Francis Francis x1 espresso machine,經典如法拉利250GT超跑,絶美無倫!

espressomaskin  

話題扯遠了,我們要談的是咖啡。我第一次對illy這名字有印象,很妙地,是來自「科學人雜誌」。它的第六期有一篇文章,主題叫做「咖啡香大有來頭」,是由illy咖啡的董事長執筆的,文章裡詳細地說明咖啡沖煮的過程中,各種成份及味道是如何被萃取出來,及crema到底是什麼東西,他用非常科學的方式,揭開(示)espresso為何最能呈現出咖啡迷人的香氣。看過後,對illy真的只有景仰和崇拜可以形容。

意利在台灣的咖啡廳,叫「意曼多精品咖啡」,好像只有信義威秀和台北榮總兩間。我在榮總店點過他們的卡布奇諾,味道真的是濃醇香兼俱,各種味道香氣都很均衡,令人回味。在意曼多咖啡也有賣illy的咖啡杯。illy的咖啡杯,應該相當於葡萄酒杯裡的「麗朶Riedel」,好咖啡如同好酒般,也要搭配相稱的杯子才行呀!他的espresso杯,以圓形小巧的手把為特色,經典的形象早就深植人心,就算你不知道它是illy的咖啡杯,也絶對見過它的身影。而art collection藝術家收藏系列,由illy邀請當代的藝術家,以杯子為畫布,施展他們的創意,每年推出限量的杯子,每一組都是收藏家競逐的對象,除了價格高昂,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。

圖:意利illy art collection咖啡杯

art-cups-2  

又扯遠了,我們是要談咖啡,不是咖啡杯。意利咖啡的直營店雖然不多,但別以為就很難喝到它,其實很多小咖啡館,都是指名使用illy的咖啡豆。而專賣咖啡豆的店,有些也提供illy的豆子,像蜂大咖啡就是個例子,應該也是應客戶的要求吧!因為我對illy咖啡的憧憬,有一次在Tiamo咖啡,看到illy的豆子,禁不起心魔的誘惑(大家要知道,我是走「新鮮」派的,對漂洋過海而來,烘焙超過半年以上的豆子,並無好感),就買了半磅illy的中焙豆。它在Tiamo的價格,比起蜂大貴很多,真的想買的人,建議跑去蜂大買,價格較實惠。

illy的咖啡豆不像其它豆子是袋裝的,而是放在罐子裡的,就像本文開頭的照片所示。當然,用罐子裝不是僅為了好看,或彰顯它的價值,而是這罐子有特殊設計。據店員的說法,是豆子封進罐子裡,工廠會從罐子底部打進氮氣,以減緩豆子氧化,保持新鮮。至於效果如何,我們容後再敍。

圖:罐底打氮氣的孔,出廠已用膠帶封死。

意利咖啡豆的罐子底部  

illy的咖啡豆有深焙與中焙豆兩種,我們買的是中焙豆。打開來,顏色並不算太深,也沒出油跡象,是中焙沒錯。但豆相並不好,有很多殘缺的豆子或碎粒。一方面是工廠大量生產包裝,可能顧不到細節,另一方面,也不排除是運送過程中的搖晃,把豆子給搖碎了。真正原因,我看也無從探究了。就豆子本身的香氣而言,老實說,和老咖啡(Lavazza)一樣,可說是大都散逸了,聞不到什麼香氣,看來打氮氣,也許是保存豆子的好方法,但對保持香氣來說,仍是徒勞無功。

圖:illy中焙豆

201202意利咖啡中焙  

講到豆相,又不得不提我從科學人雜誌上看到illy如何用自動化方式精選豆子。他們讓豆子掉落到容器的過程中,用光電管分析找出壞豆子(發霉的臭豆子),然後送訊號給空氣噴嘴,對準豆子一吹,就把壞豆子剔除了。用這個方法, 一秒鐘可以篩選400顆豆子,比起傳統用人工肉眼篩選的方式來得快,又正確性高。illy對新科技的應用,可說是不遺餘力,意式咖啡能一統全世界的咖啡市場,他們也是功不可沒。

最後,要談到illy中焙豆在家裡煮出來,到底味道如何?「口感均衡,無懈可擊」,這是唯一能給的評語。若嗜喝進口咖啡豆,我想我只會推薦意利咖啡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elay 的頭像
    Shielay

    理查的部落格

    Shie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